中企内外兼修应对贸易摩擦
美国单方面挑起的贸易摩擦,对中国外贸企业的影响不言而喻。为应对美国不断升级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少中国制造企业纷纷打出“质量牌”;同时,积极行动起来,开拓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专家指出,应对贸易摩擦,中国企业应内外兼修。短期看,部分中国企业会受到一定影响,长期来看,中国企业需要努力提升自身实力,打造真正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中企加快“品质革命”
针对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加税行为,中国大型机械工业制造外贸企业——江苏苏美达集团紧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降低损失。
苏美达相关负责人表示,苏美达正与美国客户积极沟通,争取所涉产品从最终征税清单中排除,对拟加税的出口美国商品,谨慎接单并争取有利的加税成本分担。此外,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及业务流程规范,防范贸易摩擦在国际制裁等合规方面引发的灾难性风险。
除了短期措施,苏美达还做好长期应战的准备。前述负责人表示,公司更加追求高质量发展,打造基于科技创新、自主知识产权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品牌、服务品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对于中国轮胎企业来说,来自美国等国家的贸易壁垒由来已久。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松涛表示,美国在2007年就开始对中国非公路轮胎发起“双反”调查,2009年对乘用车及轻卡轮胎采取“特保”措施,美国对中国轮胎行业征收限制性关税为期3年,正式拉开了轮胎行业全球壁垒的序幕。
“对于全球贸易摩擦,危中有机,关键看企业如何应对。”孙松涛表示,如今,玲珑轮胎渐渐摸索出了一条自强之路,即苦练内功,提升国际竞争力,掌握核心研发制造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引入国际标准,对标世界级品牌,打造品牌高端的新模式。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玲珑轮胎依然提出了“到2025年末,跻身全球轮胎行业前六强”的发展目标,显示出其对提升质量、增强自身实力的信心。
借“一带一路”合作多元发展
面对保护主义,中国企业正行动起来,开拓更宽广的发展空间。据官方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增速加快,高出同期整体外贸增速2.5个百分点;中企对“一带一路”沿线55个国家直接投资76.8亿美元,占同期总额12.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成为中企重要海外市场。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认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互补性较强,有巨大合作潜力。尤其随着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自贸区谈判,再到产业园区建设,都在为经贸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在此背景下,不少中国企业开始着手调整海外市场布局,博科集团是一家集生物安全防护和体外诊断仪器研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销售至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技术是此类企业的发展命脉,随贸易摩擦而来的市场限制与技术壁垒,会否阻断其前行道路?
博科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该企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在出口方面增加“一带一路”建设主要参与国的市场份额。2017年,其集团出口总额1.2亿元,而美国市场只占全部出口份额的7%。
在上述负责人看来,中美经贸摩擦将促使中国国产医疗器械厂商加大自主创新,加速医疗器械科技成果转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广泛创新合作,正是该企业突破技术封锁的秘诀。
据了解,博科集团计划不断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在该区域打造全球化海外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创建国际化、专业化、高端化的创业服务链条。借力世界先进科技力量,提高智能化医学检测系统科技创新水平。作为一个开放多元的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倡议辐射范围广、合作领域多,这也为中国企业沉稳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创造了条件。
一边是固步自封的保护主义,另一边是开放包容的合作精神。中国企业的选择,也为因经贸冲突而阴云笼罩的全球经济提供了参考。
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所言,加大“一带一路”建设力度,加强沿线各国间全方位合作,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长期来看将成为各方应对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最有力的措施之一。 (宗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