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正当时
“咨询这么详细的问题,得付费的。”在11月29日于广州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交流活动现场,一位演讲嘉宾被几名参会企业家“包围”在中间,在回答问题后如此打趣道。几个企业家却一脸诚恳,显然十分认真,“那我们也愿意。”
在活动现场双方的一句玩笑话,却体现出企业对知识产权方面的服务需求是刚需的不争事实。由中国贸促会贸易投资促进部主办,中国贸促会广东自贸区珠海横琴服务中心、广东省知识产权研究会、中国贸促会专商所、中国贸促会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承办,广东贸促会、七弦琴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协办的本次活动可谓恰逢其时。
法律界需助企业提高保护知产意识
近年来,我国商标和专利申请量不断增加,商标申请量连续17年位居世界第一,2017年专利申请总量为369.8万件(国内353.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138.2万件(国内124.6万件),2018年上半年发明专利申请量75.1万件,中国已成为推动全球知识产权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助力企业创新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对知识产权方面的服务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2017年广东省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收案58000件,比2016年的31403件同比增长84.70%。2018年1月—9月广东省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收案65353件,比2016年的50907件同比增长28.38%。”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张学军列举的数字告诉我们,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正在逐步提高。
“查明知识产权侵权损害的实际损失,让权利人获得高额赔偿,也是一个需要预付诉讼成本的工作。”张学军说,这个成本包括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后者如组建专业的诉讼团队,引入专家辅助人等等。如果知识产权律师界只高喊提高知识产权赔偿数额,而不愿意投入费用,也无法达到提高法律服务水平的目的。
张学军还介绍了企业如何更好应对知识产权侵权:一是明白在先技术与在先设计抗辩的重要性,其中电子证据的搜集尤为关键,公知常识和在先技术都非常重要;二是对于外观设计,必须要做惯常设计与设计空间的检索;三是对于标准必要专利诉讼,最好的抗辩方式是发起滥用市场支配。
“除此之外,企业还要重视庭审,关注美国、欧盟知识产权制度先进国家的最新判例, 看他们是如何解决重大疑难、新类型案件的。”张学军说。
粤港澳三地当加强知识产权合作
在活动中,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副主任邱绛雯介绍了企业如何用专利创新,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审查协作广州中心副主任熊培新介绍了当前中国商标注册审查制度和当前审查工作情况,中国贸促会专商所香港办事处赵妍妍介绍了香港及澳门地区的知识产权制度及营商契机。
在知识产权领域,港澳地区具有一定的创新文化基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浓厚。而深圳、广州等内地城市具备优质的高科技制造业基础,知识产权储备相对丰厚。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出之后,三地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互相合作,共同打造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并探索建设一流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体系,就可以为创新保驾护航,从而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企业落户大湾区,就会产生创新聚变,带来巨大的创新红利。
“粤港澳三地语言相通、文化相通、区域相近,在科技创新、工业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让企业借知识产权的力量崛起,可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一家参会企业感触颇深,知识产权的三地合作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大有可为。
中国贸促会专商所所长马浩的一席话令参加活动的人们印象深刻:“社会各界对粤港澳大湾区充满信心也充满期待,认为大湾区一降生就是‘世界级’的。这里说的‘世界级’不仅仅指经济总量、人口规模、金融、航运、贸易、科技、高等教育,在知识产权领域粤港澳大湾区也具有世界级的潜力,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绘就最新最美的图画,让知识产权这一宝贵的无形资产为大湾区的人民创造更多的福祉。”
此外,活动还邀请德尊(新加坡)律师事务所(Drew & Napier)董事陈丽琳 (Yvonne Tang)、中国贸促会专商所韩威威针对粤港澳地区企业对外合作的热门国家和地区——东盟和西亚非洲地区的知识产权制度进行了解读,为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走出去排除知识产权“雷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