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贸易促进 > 贸促会展 > 文章详情

中国应重视一带一路建设投资“艺术”

文章来源:转载中国贸易报    发布时间:2018-11-27 00:00

近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今年1-10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前10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5个国家和地区的490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895.7亿美元,同比增长3.8%。

高峰表示,今年前十个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积极推进。1-10月,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5个国家有新增投资,合计119亿美元,同比增长6.4%。二是对外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非理性投资得到有效遏制。1-10月,对外投资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占比分别为32.6%、17%、9.4%和9.2%。房地产业、体育和娱乐业对外投资没有新增项目。三是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大项目多,带动出口作用明显。

《中国贸易报》记者就“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如何做好投资风险防范等问题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室主任薛力。

薛力认为,每年用于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投资金额,不宜超过中国GDP的0.7%或年度对外直接投资额的15%。因为联合国建议各国的对外援助金额不应超GDP的0.7%。中国所开展的众多“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是一种市场导向的经济合作行为,可以借鉴0.7%这个指标。这意味着中国每年在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一带一路”合作的金额是1000亿美元左右。金额不算小,但比重不大,即使相关项目经济效果不彰,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限。

据研究,中国过去几年在“一带一路”国家的直接投资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9%-13%,大部分投资还是流向了发达国家。因此,把这一比例控制在15%以内,也利于我国对外投资的稳定。

另外,建议中方对每个东道国的投资额不宜超过其GDP的10%,如果超过,则可能对东道国的经济运行造成影响,影响到其债务偿还能力,进而影响“共商共建共享”的可持续性。

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希望搭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便车”,而中国也在进一步开放自身的同时,“开放别国”,即与其他国家通过经济文化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薛力表示,发展中国家是与中国外交的基础,这一点首先体现在非洲尤其是撒哈拉以南地区国际合作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出,周边外交成为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但非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依然不能忽略,毕竟,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与很多非洲国家就相互支持,多年来彼此建立起了深度的合作关系。

对于“一带一路”建设,许多项目需要双边政府的支持,而且这些项目对于东道国的重要性通常超过了对中国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兼顾东道国的自身需求,薛力认为,部分合作在操作上可采用“东道国申请、中国审批并监督执行”模式。这样才能更好体现东道国的要求与中国的利益,尽可能降低风险,从而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