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走出去”:缺人才 少平台
中国民企不惧全球风浪
有企业家曾提出这样一个疑问:“如果把中国民营企业比作大鹏,那么,它的翅膀硬了吗?”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风头正盛,“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成为吸引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诱因之一,但是,民营企业能否很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还是一个疑问。
时过境迁,事实一再证明,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源泉,民营经济在“走出去”过程中丝毫不逊色于其他经济形式。据统计,中国非金融领域海外投资中,民营企业占比已达到40%。由于船小好调头,民营企业在“走出去”时表现出了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万季飞表示,民营企业“走出去”,一方面是出于企业自身跨国经营的意愿,希望借此扩大经营和占据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对国家经济发展来说,民营企业“走出去”极大地扩展了对外贸易和合作的范围。“这是一件既有利于企业自身也有利于国家的好事。”他说。
风险很多 支持尚少
尽管已经有一批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走出国门闯下一片天,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国际化道路上,民营企业只是借势得力,取得了很好的开局。可就整体而言,民营企业“走出去”还处在初级阶段。“现在,民营企业‘走出去’遇到的困难可不少。”万季飞说。
随着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速,海外投资合作的风险不可避免地在增加。万季飞认为,民营企业“走出去”首先要面对的是风险问题。他把民营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风险具体划为政治风险、市场法律风险、项目评估风险3个种类。“在海外市场,企业并不能完全照搬在国内市场打拼的经验,有时需要按照当地的规则和法律来办事。”万季飞说。
同时,万季飞认为,在融资方面,很多已经“走出去”和正待“走出去”的民营企业都急需得到相关支持。
据记者了解,多数民营企业在境外市场获得的认知度并不高,难以得到当地金融机构的青睐,所以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增加。万季飞还指出,特别是在进行一些资金需求比较大的项目以及收购、并购国外企业时,民营企业急需在金融方面得到支持。“现在,中国企业面对的融资审批程序相对繁琐。对于民营企业来讲,相关手续应该予以简化。”他说。
找的是人才 要的是平台
如果说资金和风险是阻碍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闸门,那么人才就是打开这些门的钥匙,但现在,民营企业缺的就是这把钥匙。
在采访中,万季飞反复强调人才对于民营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性。他指出,民营企业十分缺乏掌握外语、熟悉国际规则和海外市场、善于帮助企业在全球市场进行运作的复合型国际经营人才。
有报道显示,不少中国公司在美国的投资受阻,其实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们一开始并没有请到顶级的人才为他们的境外投资项目服务。大型企业尚要为缺少人才“挠头”,何况整体规模相对“浓缩”的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求贤若渴,万季飞疾呼各方能够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如果人才供给方面能够得到保障,我认为,之前提到的风险都能有效避免。”他说。
当然,除了人才之外,民营企业也在不断寻找着“走出去”的平台。在采访的最后,万季飞特别提到了已经成功举办了6届的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他认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往往还会因有心气、没途径而烦恼,而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恰恰为民营企业出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政商学各界人士汇集于此,国内的企业通过这一专业平台结识了众多国外企业和投资促进机构,达成了诸多合作的意向,对促进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万季飞说。
写在后面:
“走西口”的机会
在采访过程中,万季飞还特别提到了未来中国经贸的发展机会和大方向。他认为:“在西边”。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但这些成就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从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来看,特别是美国重返亚太、欧洲债务危机等,令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经济交流合作受到一些影响,而‘西边’却是一片非常广阔的天地。”万季飞认为,“我们与俄罗斯、中亚、中东欧、西欧国家等的交往历久弥新,经济合作互补性强且交通便利,双方都有进一步发展经贸关系的需求。”
据万季飞介绍,以往,中东欧国家更加看重与西欧的经贸往来,但自从欧债危机蔓延并恶化以后,这些国家开始将发展的目光转移到了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上。“最近,我参与了不少与俄罗斯、中亚国家、中东欧国家的经济贸易交流活动,尤其是陪同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这个区域开展了一些经贸对话和交流。我觉得这个区域潜力很大,前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