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贸易促进 > 贸易商机 > 文章详情

国务院促外贸14条出炉:支持外贸企业融资、确保足额退税、实行积极进口政策

文章来源:三门峡市贸促会    发布时间:2016-05-11 15:32

新一轮促外贸顶层设计出炉。

5月9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27号)。《意见》指出,当前外贸形势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促进外贸回稳向好,对经济平稳运行和升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意见》共14条内容,包括进一步降低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费率,大力支持外贸企业融资,调整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实行积极的进口政策等。

《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大力支持外贸企业融资,通过差别准备金、利率、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差别准备金、利率、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这些以前央行有提过,现在放到外贸中,可能对外贸中小企业有单独考虑。”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盖新哲表示,从此次若干意见来看,包括提到的进一步降低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费率等意见,今年外贸政策的大框架已经搭建成形,后续应该还会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

不仅仅是融资,在加工贸易政策方面,《意见》指出,支持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要加大加工贸易产业用地保障力度,优先纳入供地计划并优先供应,东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腾退用地经批准可转变为商业、旅游、养老等用途。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白明指出,对于沿海转出地,以前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填充,现在有商业、旅游等服务贸易来填充,相当于贸易方式的转移,思路有了转变。

盖新哲认为,东部地区土地比较紧张,通过这类转移对于地方是个很好的机遇,可以先看看效果如何。

在进口领域,《意见》指出,调整《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重点支持先进设备、先进技术进口。降低部分日用消费品关税,引导境外消费回流。

《意见》还提到,加快培育外贸自主品牌,利用外经贸发展等专项资金支持品牌、专利等方面境外并购和国际营销体系建设。

盖新哲表示,中央非常看重国际营销体系建设,今年国际营销和塑造品牌这块不仅政策重视、措施到位,而且有资金支持力度,以前可能有些地方思想认识不到位和资金约束的问题,现在来看形势好多了。

白明指出,此次若干意见至少可以用到年底,“如果外贸进一步下滑,那还需要加力,需要产业环节的加力。”

国务院关于促进外贸回稳向好的若干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外贸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推动力量。当前,外贸形势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促进外贸回稳向好,对经济平稳运行和升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以下意见:

1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

进一步降低短期出口信用保险费率。对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应保尽保,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抓紧评估和支持一批中长期险项目。

2大力支持外贸企业融资

通过差别准备金、利率、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对有订单、有效益的外贸企业贷款。加强银贸合作,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和出口退税账户质押融资规模。

3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积极改善通关便利化的技术条件,提高机检比例,进一步降低海关出口平均查验率,加强分类指导,对信用好的出口企业降低查验率,对信用差的出口企业加大查验力度。2016年年底前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从沿海地区推广到有条件的中西部地区,建立标准体系,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推进通关作业无纸化。

4调整完善出口退税政策

优化出口退税率结构,对照相机、摄影机、内燃发动机等部分机电产品按征多少退多少的原则退税,确保及时足额退税,严厉打击骗取退税。完善出口退税分类管理办法,逐步提高出口退税一类企业比例,发挥好一类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5减免规范部分涉企收费

落实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和《港口收费计费办法》,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着重打破垄断,加强和创新收费监管,建立打击违规收费机制。加大对电子政务平台收费查处力度,对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税务、商务等部门电子政务平台开展全面检查。合理规范港口、保险、运输、银行等收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快将货物港务费并入港口建设费。电器电子产品出口符合政策条件的,可按规定免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

6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政策

综合运用财政、土地、金融政策,支持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要加大加工贸易产业用地保障力度,优先纳入供地计划并优先供应,东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腾退用地经批准可转变为商业、旅游、养老等用途。加工贸易企业依法取得的工业用地可按合同约定分期缴纳土地出让价款,对各省(区、市)确定的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可按不低于相关标准的70%确定土地出让底价。鼓励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的加工贸易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抓紧做好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落实工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鼓励金融机构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项目提供金融支持

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加工贸易业务审批,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在符合条件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积极探索货物状态分类监管试点,在税负公平、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赋予具备条件的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在自贸试验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积极推进选择性征收关税政策先行先试,及时总结评估,在公平税负原则下适时研究扩大试点。

7支持边境贸易发展

将边贸政策与扶贫政策、民族政策相结合。加大中央财政对边境地区转移支付力度,继续支持边境小额贸易企业发展能力建设,并督促地方规范资金使用,确保将资金落实到基层一线地区,大力促进边境小额贸易企业发展。

8实行积极的进口政策

完善进口贴息政策,调整《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重点支持先进设备、先进技术进口,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完善现行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切实推进汽车平行进口。赋予符合条件的原油加工企业原油使用和进口资质。降低部分日用消费品关税,引导境外消费回流。

9加大对外贸新业态的支持力度

开展并扩大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试点。支持企业建设一批出口产品海外仓和海外运营中心。总结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经验,扩大试点范围,对试点地区符合监管条件的出口企业,如不能提供进项税发票,按规定实行增值税免征不退政策,并在发展中逐步规范和完善。加快建立与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抓紧完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退(免)税分类管理办法

10加快国际营销服务体系建设

支持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体系,建设一批境外展示中心、分拨中心、批发市场和零售网点等。鼓励企业建立境外服务保障体系,支持重点企业建设汽车、机床、工程机械、通信、轨道交通、航空、船舶和海洋工程等境外售后维修服务中心及备件生产基地和培训中心。鼓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进出口银行、开发银行对企业建设国际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提供信保和融资支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与企业合作,在重点市场为国际营销服务体系建设提供融资和消费信贷支持

11加快培育外贸自主品牌

鼓励外贸企业创立自主品牌,提升出口质量。建立品牌商品出口统计制度。提高非商业性境外办展质量,培育一批重点行业专业性境外品牌展。加强自主品牌对外宣传,利用高层访问、国际会议、广交会等多渠道加大中国品牌推介力度。利用外经贸发展等专项资金支持品牌、专利等方面境外并购和国际营销体系建设。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对外贸企业收购境外品牌、营销体系等加大信贷支持。

12发挥双向投资对贸易的促进作用

提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各类园区的发展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稳定外商投资规模和速度,提高引进外资质量。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新兴产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引进国际人才,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人才政策尽快在全国复制推广。促进引资和引智相结合,培育新的外贸经营主体。推动对外投资合作和贸易相结合。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带动我国产品、技术、标准、服务出口。加大磋商协调力度,推动解决企业走出去面临的签证申办难点和普遍性问题。

13加强外贸知识产权保护

持续开展外贸领域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依法打击有关违法行为。支持企业开展商标、专利注册保护,加强境外知识产权争端解决和维权援助机制建设。健全多双边知识产权交流和执法协作机制,切实支持进出口企业应对境外知识产权纠纷,有效遏止境外恶意注册、恶意诉讼等行为。加强指导和帮助,提高外贸企业防范和应对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外贸领域诚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外贸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14加强组织实施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更加重视外贸工作,加强协调,形成合力。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早部署、早落实,加强督促检查。各地区要提高政策的精准度, 借鉴有益经验做法,根据形势需要和本地区实际,出台有针对性的配套措施。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抓紧制定实施细则。要多措并举,促进外贸创新发展,千方百计稳增长,坚定不移调结构,努力实现外贸回稳向好。

国务院
201655

延伸阅读:外贸释放回稳积极信号,今年有望实现回稳向好

海关总署5月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1.95万亿元,同比微降0.3%。其中,出口1.13万亿元,增长4.1%;进口8275亿元,下降5.7%;贸易顺差2980亿元,扩大45.8%。今年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7.17万亿元,同比下降4.4%。其中,出口4.14万亿元,下降2.1%;进口3.03万亿元,下降7.5%;贸易顺差1.11万亿元,扩大16.5%。

此前,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促进外贸发展的积极因素正在不断积聚,随着稳定外贸增长各项措施逐步落实到位,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有望实现回稳向好。

刚刚闭幕的第119届春季广交会也透露出了外贸回稳向好的积极信号。据统计,此次广交会出口成交额、到会采购商人数双双止跌回升,是2013年11月第114届广交会“双降”以来的首次正增长,表明外贸行业发展的新动能正不断积聚。

这也印证了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李健的判断。他表示,虽然季节性因素是导致3月份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之一,但4月出口保持温和增长,表明外部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依然持续,但对产品的结构和品质会要求更高。

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正是中国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目标。近年来,一些传统产品通过持续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依然获得了海外消费者的青睐。数据显示,前4个月,纺织、服装、玩具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继续保持着较好的增长势头,其中玩具出口增长20%,塑料制品增长7.4%,纺织品增长5.1%。

对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进出口的增长,有利于稳定出口预期。前4个月,中欧贸易总值达1.1万亿元,微增0.3%。其中,我国对欧盟出口6771.8亿元,增长1.3%。与此同时,我国对美国、东盟和日本等贸易伙伴的出口有一定程度下降。

“我国外贸虽然保持了稳定,但在全球需求依然疲软的情况下,中国企业仍将面对不确定、不稳定的未来。”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徐兵举例说,在广交会达成的企业订单中,6个月以内的中短单占比居高不下,达到82.4%,长单占比偏低,这表明我国外贸依然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仍需未雨绸缪、认真对待。

与出口相比,前4个月我国进口仍有较大幅度下降。其中,铁矿砂、原油和铜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煤、成品油和钢材等进口量减少,主要进口商品价格普遍下跌

对此,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在大宗商品价格企稳的背景下,进口大幅下跌主要缘于进口商品数量的走低,印证内需复苏基础不稳程度有限。短期内外需压力不减,内需提振则更多依赖政策面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4月份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3.8,较上月回升2.2,其中出口经理人指数、新增出口订单指数、经理人信心指数均有所回升,表明二季度出口压力有望缓解。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连续两个月处于扩张区间,表明企业对未来发展持续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