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为中澳产业合作添动力
“一带一路”是开放的,是穿越非洲、环连亚欧的广阔“朋友圈”,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添加进入这个“朋友圈”。这是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时曾说的一句话。如今,身处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也对这个“朋友圈”怀有越来越多的期待。
近日,由中国贸促会和澳中“一带一路”产业合作促进会共同举办的中澳“一带一路”产业合作圆桌会议在京召开,双方工商界代表积极为中澳产业合作建言献策。
开放共赢的合作理念
“澳方北部大开发倡议和国家基础设施发展计划与‘一带一路’有许多共同点,双方通过发展战略对接可进一步提升合作领域和层次。”中国贸促会副会长王锦珍在会议致辞中表示,中澳两国建交40多年来,政治互信不断加深,经济合作日益深化,人文交流不断加强。近年来,中澳经贸互动更趋频繁,双边自贸协定为两国经贸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澳大利亚前贸易部长安德鲁·罗布作为澳方工商界代表指出,中澳两国有着长期的伙伴关系,双方企业合作具有良好基础。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卓有远见,澳方企业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能源、农产品、金融、服务业等领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拓宽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开放共赢的合作理念越来越成为双方的共识。记者了解到,澳中“一带一路”产业合作促进会在今年年中发布了《澳中“一带一路”产业合作蓝皮书》报告,其中指出,澳大利亚、中国和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投资,时逢重大战略机遇期,增长潜力巨大。
具体负责“一带一路”工作的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司巡视员欧晓理,在会见澳大利亚驻华使馆商务参赞杜大维时曾表示:“一带一路”建设包括但不限于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欢迎澳大利亚积极参与,从中澳双方的比较优势出发寻找利益契合点,务实推进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就具有开放共赢的特征,澳大利亚在产业合作方面与中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就更为双方的合作注入了内生动力”,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梁海明对本报记者表示。惠及双方的“活文件”提及中澳双方的产业合作,刚刚生效不到一年的“中澳自贸协定(FTA)”成为很多工商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中澳自贸协定为中澳两国开启了广阔合作机遇,中国百姓的餐桌上有了更多来自澳大利亚的牛肉、乳制品、虾蟹等,而中国的纺织品、电子机械设备也将进一步受到澳大利亚人民的欢迎。”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伊丽莎白·皮克显得十分激动。
这一协定成效十分显著。据公参伊丽莎白女士介绍,中澳自贸协定将使中国对澳大利亚出口的产品实现16.6亿美元的关税减免,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将实现10多亿美元的关税减免。
据了解,中国出口澳大利亚的货物包括很多电子、机械产品。“中澳FTA为我们来自澳方的客户省掉了5%的关税,因此吸引了更多澳大利亚订单。另外,随着从澳大利亚进口铁、铝矿石原料价格下降,我们在制造成本上又具有了很大优势。”陈女士长期从事电器加工行业,她告诉记者,善于从自身行业研究这一自贸协定对于企业很重要,也会很受益。
陈女士的例子只是一个缩影。据相关数据显示,中澳自贸协定生效半年以来,仅杭州海关累计放行的中澳自贸协定下受惠的进口货物价值就达14.26亿元,主要货物为煤炭、葡萄酒、羊毛等,企业累计享受税款优惠6273.2万元。
“中澳自贸协定生效后,很多澳大利亚商人对中国市场产生了极大兴趣,澳企迫切希望到中国寻求更多发展合作的机会。”伊丽莎白向记者透露,双方今后的增长潜力是巨大的,毕竟目前很多中澳两国企业并非完全了解这一协定,因此定期举行相关宣讲会十分必要。
伊丽莎白进一步透露:“这是一份‘活文件’,两国还会根据今后3年的实行情况,进一步评估、复审,以便适应经济发展的形势,达到更好的成果、更多的准入。”
日渐繁荣的双边交流
贸易增长,投资便利,紧随其后的就是人员往来日益频繁。长期以来,劳动力队伍老龄化和技术性劳动力供应不足正日益成为澳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澳方相关部门也曾多次表示,在当前全球化的环境下,找到、吸引并保留海外技术工人对于澳大利亚繁荣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近几年劳动力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这同澳大利亚有很强的互补性。
“现在我们为中国18到30岁的年青人开放了每年5000个赴澳假期打工的机会,这个项目一开放很快就没抢空了。”伊丽莎白女士告诉记者,澳政府看到“假期短工”十分为中国年青人欢迎,正在考虑扩大这一项目的计划,相信今后中国年轻人会有更多机会。
记者也从业界获悉,原有WTO机制下对自然人流动开放度较低,中国临时劳务出境工作受到较大限制,也对企业的国际化形成制约。考虑到双方现状,澳方扩大了服务贸易中有关自然人流动的准入承诺。
对于中国企业在澳投资,梁海明向记者表示,与海外许多证交所要求企业必须符合特定获利条件才能挂牌的规定不同,澳洲证交所提供企业选择以获利或是市值条件申请挂牌,这让将那些将资金用在研发新技术而尚无法获利的企业能够在澳得以上市。“这对中国众多的创新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澳方也可以借此挖到中国乃至科技业IPO市场的金矿。”梁海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