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贸易促进 > 贸易环境 > 文章详情

中企品牌走出去 三方合力不能少

文章来源:转载中国贸易报    发布时间:2018-12-06 00:00

与欧美企业、日本企业相比,中企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受认可度和信任度有待提高。这是近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与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在北京联合发布的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8)》提出的观点。对此,《报告》建议应从企业、政府、社会三个层面努力改进。

对企业来说,应增强产品质量,注重产品研发,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学习海外管理及消费文化。企业可不断研发创新产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中国并不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品牌,例如海尔、联想、华为。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这些公司具有相同的特点:它们专注于产品的开发与创新;海外投资以引进先进技术为主,通过扩张国际渠道加速产品研发与推广。这些企业对研发、知识产权极其重视,奠定了品牌海外发展的基础。而中国的现代企业也应认真总结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企业的发展经验,首先注重产品的品质,这是根本,其次也要具有一定的创新和研发能力。

同时,将中国文化转化为品牌元素向国际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宝库,是中企品牌“走出去”的文化“武器”。而海外企业也看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并进行了商业开发,在获得巨额利润的同时,更宣传了自身的商业品牌,例如美国迪士尼拍摄的《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等以中国文化为主元素的电影作品。中企更应充分利用悠久的民族文化资源和中国文化,将中企品牌推向国际舞台。

海外经营中的本土化管理很有必要。中企“走出去”不能只是自说自话,更要将自身的文化特色与当地的经营传统与消费习惯巧妙结合,既满足人们对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特色内容的猎奇心理,也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适应度,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当地寻找经营伙伴,以中企的贴心管理与人性化服务,让中国品牌给当地消费者留下好印象。

对政府来说,应优化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国家间政府交往为契机推动中企品牌“走出去”。

第一,优化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地方政府应从品牌建设的外围提供支持,帮助企业更好地打造中国品牌,讲好中国故事,从而有力地走向世界。尽管今天中国产品逐渐获得社会认可,但依然出现很多国人出国买感冒药、买马桶盖的现象,这是社会的思维导向偏差,应鼓励民众使用国内优质产品,支持中国企业快速成长,帮助建立民族品牌。加强对中国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需要良好的社会和市场环境。因此,要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意识的普及,加大力度打击国内市场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规范市场环境,打击垄断,打击不正当竞争,保护企业知识产权不受侵犯。第二,以国家间政府交往为契机推动中企品牌“走出去”。在国家层面的国际交往和外事活动中,使用中国品牌的产品或重点宣传中国品牌,对于中国品牌“走出去”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中国外交部自2016年3月以来,从举办第一场中国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至今,已先后有13个中西部省份亮相。外交部通过举办全球推介活动,邀请各国驻华大使和媒体参与,使其更深入全面了解中国中西部省区市的基本情况,此举将推动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到中国各地投资建设,促进中国品牌在国际舞台上的推广传播,增强国际影响力。

对社会和媒体来说,应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品牌“走出去”的道路并不平坦,新闻媒体应予以支持。企业要选准发声平台,优化传播渠道,了解当地情况,深入洞察市场受众,以促进自身品牌更稳健地“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