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投资新理念助企业更快转型
近年来,ESG愈发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主流投资理念。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贸易报》记者,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国内ESG推广还处于初期。然而,随着国家对绿色发展的大力提倡和中国经济逐步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生态环保、绿色金融等理念将成为全社会的内在需求和普遍共识,ESG相关制度和指标体系也将逐渐完善,这将利好中国投资界和“一带一路”建设。当前,在该领域实践中,中国需要建立本土化的ESG指标体系,不能一味地借鉴国外的评价标准。
国际投资趋势
倒逼中企提升ESG披露
ESG即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ance),包括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对于社会的责任以及公司治理情况三个方面内容。这一投资理念不以传统的财务状况、盈利水平、运营成本和行业发展空间等方面来评价上市公司,而是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因素纳入到投资的评估决策中,以ESG指标表现优秀的企业为投资对象。记者了解到,当前全球ESG投资已形成一定规模。据全球永续投资联盟的报告,截至2018年,全球ESG投资基金的资产规模为30.7万亿美元,较2016年上涨34%。在国际资本市场,ESG投资理念已经得到社保基金、共同基金、捐赠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广泛认可,全球范围内以ESG为标准的基金规模在近年来得到快速扩张,在一些欧洲国家ESG甚至成为主流投资策略。而中国ESG投资规模要小很多。
“相较于ESG投资在欧美国家的成熟发展,中国ESG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施懿宸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在中国市场缺乏相应的ESG投资产品,ESG指数、ESG基金等相关产品寥寥无几,但近年来国际主流市场对ESG高度重视,影响和推动了中国ESG投资的发展。
“尤其是随着MSCI、富时等指数进入中国市场,国外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ESG信息披露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进而倒逼中国企业加速提升ESG披露水平和表现。”施懿宸表示,目前,一些国内机构投资者也加深了对ESG投资价值的认识并逐步把ESG理念纳入投资决策中,而中国社保基金和养老基金也计划将ESG纳入投资决策中,届时将有助于增加国内ESG投资的规模。
企业可持续发展
不可回避ESG表现
一些国内企业对重视ESG表现会不会带来成本压力有很大疑虑,对此,施懿宸认为,企业在短期内确实会在诸如环保资金投入、进行扶贫捐赠等方面增加成本,但长远来看ESG可以提高企业长期股票绩效,能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进而推动其长期、可持续发展。
“ESG的三个维度分别对应了污染防治攻坚战、扶贫攻坚战和防控金融风险。这与我国的基本国策相一致。”据施懿宸介绍,企业进行ESG信息披露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例如当前A股已经要求重点污染企业强制披露环境信息,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出台强制ESG信息披露政策,对于在A股上市的企业和拟上市企业来说,做好ESG信息披露的准备十分必要。
“另一方面,公司进行ESG信息披露也是市值管理的需要。”施懿宸说。据介绍,去年6月MSCI进入中国市场,而ESG是MSCI的评价标准之一;目前外资可以通过“北向通”进入中国债券市场,几大债券指数公司都将ESG纳入评价体系;此外,国内金融投资机构开始关注ESG风险,纷纷进行ESG研究并将ESG因子纳入投资评估标准中,国内社保基金和养老基金也开始关注ESG投资。
“可见,越来越多的ESG投资需求对公司ESG信息披露提出更高要求,公司完善自身ESG信息披露可以提高市值管理能力。”施懿宸表示,不仅如此,公司进行ESG信息披露还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因为国内很多金融机构已经开始把ESG纳入授信流程,企业通过发行绿色债券可以获得更低利率,通过绿色信贷可以获得利率优惠等。
“近年来很多爆雷事件都是由于企业忽视了ESG风险而造成,给企业名誉造成很大负面影响,进而不利于公司的经营和盈利。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公司进行ESG信息披露还可以提升品牌价值,满足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的ESG诉求。”施懿宸说。
中国需实现
ESG指标体系本土化
据有关研究报告显示,高质量的企业ESG信息披露可向投资人传递有效价值信息,为投资人提供投资价值判断,引导资本市场的绿色化,发挥ESG投资作为绿色金融体系构成的市场影响力。对此,施懿宸建议,从上市公司角度,一要提升ESG信息披露意识,通过有关部门的相关培训和指导,提升企业自身ESG信息披露意愿和积极性;二是将ESG纳入公司战略层面,从公司内部自上而下贯彻ESG理念;三是进行ESG信息披露,发布ESG报告,在更好满足投资者信息要求的同时,也促进企业自身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重视管理经营行为对环境、社会的影响,长远来看将有助于改善公司运营和奠定实现公司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对于ESG指标体系,施懿宸特别指出,中国需要建立本土化的ESG指标体系,不能一味借鉴国际ESG指标体系。“尽管MSCI等几个国际ESG指标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广泛影响,也发布了ESG指数产品,但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均面临不适应性。具体表现在指标不适合中国企业、缺乏横向可比性、数据挖掘程度和理解程度不足、ESG需求不同等方面。”施懿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