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 优化营商环境应从全面准确落实政策做起
近日一系列经济指标的陆续公布,令市场对5月份经济回暖的感受日益强烈,市场主体对发展前景的态度也逐步乐观起来。就以我国外贸进出口来说,作为三驾马车之一,外贸在内外环境复杂叠加高基数效应的背景下,4月份仅同比增长0.1%,但在刚刚过去的5月份,这一数字就达到9.6%,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都远好于4月。此外,作为反映经济走势的重要先行指标,5月份的PMI已回升至49.6%,服务业活动预期指数也达到55.2%的较高水平。
这是上下同欲的成果。一方面,我国政府针对市场主体面临的困难,出台政策缓解压力,政策落实的效率也得到提升,这使得国内多地散发、反复的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明显减轻,企业生产物流环境、民众消费环境都得到改善,为经济回暖提供了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各类市场主体也功不可没,他们顶住经济下行压力,采取多种方式图存救亡,履行社会责任,为经济回暖提供了重要力量。
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流传着李克强总理与卡车司机对话的短视频。在视频中,总理详细地询问了司机们的生活状况、车贷情况,也打听了他们那里在运输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听取他们的建议。后来,在国务院出台的政策条文中,这些司机的反映和诉求都得到了相应体现。这不仅说明,我国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层面,出台政策都具有针对性,并考虑到了在全国推广的普适性,也体现出我国在构建服务型政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努力。
这极大鼓舞了市场主体,让他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中国贸促会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显示,尽管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给外资在华生产经营带来挑战,但外资企业持续看好在华发展前景,普遍看好中国高质量发展新机遇。一季度,13.5%的外资企业未来有在华增资打算,超半数外资企业表示市场和企业战略是在华增资主因,42.6%的外资企业将长三角作为计划投资的主要区域。
不得不提的是,我国各地方政府近年来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也都下足了功夫,不断涌现出拥有地方特色的亮点,并形成了各地之间的良性竞争,推动了我国整体营商环境的改善。但与此同时,在疫情之下,各地营商环境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少。以频频见诸报端的地方政府为防疫层层加码、“一刀切”等做法来说,就因为地方擅自增加的一些附加条件,让中央政府部门出台的在全国具有普适性的政策频频失灵。此外,来自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享受到税收政策的企业占应享政策企业的比例是55.1%,享受到减费政策和社保政策企业占比仅仅为19.3%和16.87%,减费政策和社保政策的精准性有待加强。这都可能与市场主体,尤其是外资企业对当地政策的预期有落差,从而降低他们的投资信心,甚至搬离当地。这样一来,当地之前所做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都付之东流。
目前,国际国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国依然需要稳住经济大盘。尤其是在稳外资方面,我国面临的压力依然存在。联合国贸发会议6月初发布的《2022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量已恢复到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达到近1.6万亿美元。但这一势头不太可能在2022年持续下去,今年全球FDI前景趋于严峻。加之在2023年,世行将正式实施宜商环境评估体系项目(Business Enabling Environment,简称BEE),以此替代原来的营商环境项目。与营商环境项目专注监管不同的是,宜商环境项目对监管、服务并重,这对中国未来优化营商环境来说,值得思考和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所出台的政策,都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或前瞻性,地方政府全面准确落实这些政策变得十分重要,事关国际社会对我国营商环境的评价。
全面准确落实政策的前提是全面准确理解政策的内涵。早在2020年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波舟山港时就说过:“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管起来,该放开又能够有序地放开,收放自如,进退裕如,这是一种能力,是一个国家治理水平的表现。”但有些地方政府部门只要“清零”,经济社会发展却被抛之脑后,这与“收放自如,进退裕如”的要求还有差距。现在可以说,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落实得好不好,不是看地方政府采取了哪些封控措施,控制得有多严格,最终还是要看这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怎么样,GDP等一系列数据怎么样,再具体些,就是市场主体的感受怎么样,因为他们是会用脚投票的。
类似疫情这样的挑战,对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言都是一次大考,更是对该国营商环境是否完善的试金石。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从这些教训中得到的一个启示是:全面准确落实中央政策,是体现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首要条件。从某种程度上说,在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大背景下,中央政策是否得到全面准确落实,考察的是一个地方政府有没有大局观。若是在国际影响力较大的城市,中央政策没有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其影响将溢出到周边区域,甚至蔓延至全国市场,市场主体对全国营商环境的评价都将受到影响。
地方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有千条万条,全面准确落实中央政策才是第一条。我们之所以在5月份使得经济回暖,是因为中央看到最重要的事是提高政策贯彻落实的准确度和力度,尤其是召开直达基层的会议、加大督查力度等做法,有力遏制了有些地方政府层层加码、“一刀切”的不当做法。可以预见,在未来,这样的做法将形成经验,毕竟这事关提升政策的可预见性,有助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