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领域多元 八成存量集中在服务业 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发展的步伐更加扎实
对外投资合作是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深度融合,实现互利共赢的桥梁。近日,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369.1亿美元,同比下降4.3%,流量规模仅次于日本(2266.5亿美元)。2019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2.2万亿美元,次于美国(7.7万亿美元)和荷兰(2.6万亿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蝉联全球第二,存量保持全球第三。
“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保持了较大的规模,体现出了中国企业在全球优化资源配置的倾向,这也是中国在规范对外投资活动之后取得的成绩。”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桑百川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7年初我国有关主管部门注意到企业境外投资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企业将境外投资的重点放在房地产等一些非实体经济领域,造成跨境资金流出的大幅增加。因此,为引导企业审慎理性地投资,我国对外投资加强了真实性、合规性审查。
“2019年特别是在现代服务业、制造业等领域的对外投资表现比较抢眼。可以说,在加强管理后,中国对外投资在保持较大规模的同时,结构也在进一步优化。”桑百川说,这既反映出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定、扎实,也体现出中国对外投资越来越成熟。
《公报》显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领域多元,八成存量集中在服务业。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涵盖国民经济的18个行业大类,超七成投资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制造、金融、批发和零售业四大行业。2019年,中国服务业的对外投资主要分布在租赁和商务服务、批发和零售、金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房地产、交通运输/仓储等领域。
中国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占全球比重为10.4%,连续4年超过一成;同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到全球的6.4%,与2018年持平。截至2019年底,中国超2.75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全球188个国家(地区)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4.4万家,覆盖全球80%以上国家(地区),年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为7.2万亿美元。
在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我国对外投资理性稳步增长。桑百川分析,截至201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存量为37万亿美元。在疫情全球蔓延之前,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在2017年和2018年大幅下降之后,2019年出现温和增长,增长至1.54万亿美元,增幅为3%。这说明尽管国际上少数国家出现了投资保护主义的倾向,加强了对外商投资的审查和监管,但并无法根本阻止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投资和生产的全球化依然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基石,我国在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也支持企业在海外理性投资发展。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稳步增长。2013年至2019年中国对沿线国家累计直接投资1173.1亿美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境外企业超过1万家,2019年当年实现直接投资186.9亿美元,同比增长4.5%,占同期流量的13.7%;年末存量1794.7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8.2%。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出现了下降,但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逆势增长了19.4%。分析人士指出,当前,这些投资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注入了正能量,同时也为沿线国家抗击疫情提供了支持。
此外,《公报》显示,出海中企对东道国税收和就业贡献显著,对外投资双赢效果凸显。2019年境外企业向投资所在国缴纳的各种税金总额达560亿美元,雇用外方员工226.6万人,占境外企业员工总数的60.5%。对外投资带动出口1167亿美元,占中国货物出口总值的4.7%,实现销售收入25120亿美元,同比增长4%。而且,2019年中国境外企业的经营情况良好,超七成企业盈利或持平。
谈及2020年我国对外投资形势,“我们不能简单地以投资规模来衡量对外投资的发展成绩,关键在于投资结构是否在不断优化。”在桑百川看来,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全球2020年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将在2019年基础上减少40%,目前疫情在全球还未得到有效控制,中国海外投资的活动将会受到影响,对外投资的规模也会出现下降,但企业会更加注重投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