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资促进 > 投资海外 > 文章详情

合力共推文化贸易再上新台阶

文章来源:中国贸易报    发布时间:2022-08-01 08:20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日益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积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开拓海外文化市场,也成为了我国国际贸易不断壮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近日,商务部、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等27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对外文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涵盖文化领域改革开放、培育文化贸易竞争新优势、激活创新发展新动能、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拓展合作渠道网络、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组织保障等七方面的28项任务措施,旨在推动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再上新台阶,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文化交流+贸易增长” 成绩可喜


         从国际贸易形态来看,文化贸易产品有些是有形商品,主要涉及文化内容传播的载体,如纸质出版物、音像制品等;也有一些则表现为无形的商品或服务,例如版权、创意设计、文艺演出、网络影视剧、游戏等。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近年来数字产品在文化贸易中所占比例日益扩大,文化贸易的外延也正在拓展。


        从国内来看,“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立足新发展阶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从国际交往来看,在全球化进程中,国际文化交流繁荣发展,会促进不同文化相互了解与接受能力增强,国际文化市场对具有传统文化意蕴、思想深度的文化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日趋强烈。


        例如,根据中国贸促会的统筹部署,由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策划并组织实施的“中国好礼产业促进计划”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基础,以创意设计为驱动,以文化创意商品为载体的推动文化贸易的行动。从产业促进、产销拉动、产融结合三方面构建中国好礼的服务体系,促进中国好礼形成品牌,为中国文化造船出海。“该行动计划将以国内外展贸拉动为手段,以数字化产业平台为依托,不断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商业价值,增进国际文化交流,适应当前文化贸易的新趋势。” 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秘书长姚歆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在好礼的内容创作方面,一是对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的内容进行开发及再创造;二是植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挖掘创新和内容应用;三是从创作文学、绘画、艺术、游戏、动漫、影视、音乐、设计等方面挖掘有价值的作品。


       根据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同比增长38.7%。其中,文化产品进出口额1558.1亿美元,增长43.4%;文化服务进出口额442.2亿美元,增长24.3%。

“我国的影视剧、网络文学、网络视听、创意产品等出口迅速发展、广受欢迎,我国进口的优质图书、影视剧等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要,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持续深入发展。”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7月21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规模效应+结构优化” 未来可期


        文化贸易的繁荣植根于我国自身文化产业及相关企业规模的日益壮大。今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在公布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数据时表示,2022年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继续显现,我国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健全,文化产品供给质量稳步提升,文化消费市场总体趋向活跃,文化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将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规模有望持续发展壮大。


       据统计,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90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互联网搜索服务、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等数字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39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9%。显示出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优化。


     《意见》在主要目标中指出,对外文化贸易规模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高附加值文化服务出口在对外文化贸易中的比重稳步提升。到2025年,建成若干覆盖全国的文化贸易专业服务平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平台和行业领军企业,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文化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文化贸易对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对文化强国建设的贡献显著增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产业结构来看,目前中国涌现了一批世界级的数字内容企业,各细分市场的规模与用户总量整体均呈上升趋势,数字内容产业逐渐成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振兴与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柱。同时,文化内容产业与数字化新媒体正在加速融合。完美世界CEO萧泓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及对这一融合趋势的理解。他表示,融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媒体与数字技术融合的产物,如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等;另一种是以新媒体平台为基础的新兴视听业态,如直播带货、短视频等。目前,中国市场正在成长为全球范围内数字内容贸易发展的重要新动能。


        不难看出,我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适逢世界文化产业的历史转型期,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和移动互联网成为继报纸、电影、电视之后的新媒介,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文化产业带来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竞争新优势+贸易产业链” 发展可塑


        文化产品的生命力在于其自身的文化内涵,竞争力应积极培育。《意见》从大力发展数字文化贸易、扩大出版物出口和版权贸易、鼓励优秀广播影视节目出口等方面提出培育文化贸易竞争新优势。其中特别提及要发挥国内大市场和丰富文化资源优势,加强数字文化内容建设,促进优秀文化资源、文娱模式数字化开发;推动主题出版物出口,扩大文学艺术、传统文化、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出版物和学术期刊、教材、少儿读物、学术数据库产品出口;积极发展版权贸易,扩大版权出口规模,提升版权出口质量,优化内容品质和区域布局,拓展版权出口渠道和平台;加强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创意设计机构和人才的交流合作,推动中华文化符号的时尚表达、国际表达,发挥文化文物单位资源优势,加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力度,扩大文化创意产品出口等。


         记者观察到,提高文化产品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文化价值、艺术品位,更新产品开发的理念、创意、内容等,最终都要体现在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层面。


          “在经营业务中,作为行业内的企业,我们也发现,目前的文化贸易虽然呈现出稳健的发展势头,但广大文化企业仍应进一步完善内容创作,均衡业态布局,进而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萧泓表示,数字内容贸易产品之间有着明显的领域划分,数字出版、数字视听、数字教育、数字娱乐等各自延伸产业链,细分领域的发展边界需进一步融合。


         除了高质量的内容供给,增强文化产业链的运营能力也是文化贸易发展壮大的重要一环。相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指出,全产业链运营是随着分工的深化和一体化的纵深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系统的、有机的、整体的商业模式创新。例如,美国迪士尼公司就是典型的IP运营影视全产业链公司,其业务涵盖了动漫和影视制作及拍摄、电影产品的延伸开发、影视体验、电子游戏和传媒网络等。


         “为此,文化外贸应加强创新,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内容质量,推出符合国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在走进国际市场的同时,注重体现中华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创造的题材、内容,将我国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品优势、市场竞争优势,讲好中国故事。在此基础上积极培育符合我国文化贸易特点的全产业链运营,让产业链各环节间的企业合作共生,发挥合力。” 萧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