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提升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基建合作的优势
近年来,中国凭借多项独特的优势,持续加强与东南亚国家在铁路项目的合作,这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自中国在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已合作投资超过22个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些铁路基建工程不仅有助于推动东南亚国家交通的互联互通,加速资本、技术和人员在区域内的快速流动,也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新动力。
中国之所以能够获得东南亚国家的青睐,承建包括铁路在内的众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至少是有以下原因:
中国综合优势更明显。中国当前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基建的全产业链,加上建造技术成熟,达世界一流水平,且价廉物美,成本控制能力优于其他国家,因此拥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中国更愿意长线投资。投资诸如铁路之类大型建设项目投入资金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流风险高,因此令不少西方国家望而却步。但中国却愿意长线投资且具前瞻性,尤其是愿意投资对基建有迫切需求的发展中国家和贫穷地区。
中国融资方式更多元。相对于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的大型基建融资模式主要利用私人机构贷款、双边及银团贷款,中国既能用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丝路基金等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双边贷款和投资,又能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建立融资伙伴关系,并努力吸引私人投资,以此打造更加多元的基建融资新架构。
中国投资更有针对性。中国在基建中实力最强的领域是铁路、公路、港口、大桥等“硬基建”,而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实力突出的则是数字技术、信息通讯、公共医疗、能源等“软基建”。对于当前的东南亚国家而言,他们由于要大力发展经济,更加迫切需要的显然是“硬基建”。例如,印尼雅万高铁将令雅加达到万隆的旅行时间由现在的3 个多小时缩短至40 分钟,同时也将令当地经济发展提速,可带动沿线地区打造“经济增长带”,加快形成高铁经济走廊。又例如,以前老挝的农产品要出口到中国的四川、重庆等地,物流时间至少需要20日,但中老铁路开通之后,从老挝到四川、重庆只需要4日,大大缩短了物流时间、降低了成本,能有效促进中老两国的经贸往来。
当然,我们也需要清醒地看到,中国未来要继续与东南亚国家在包括铁路在内的基建领域加强合作,也将面临不小的挑战:
其一,美国、日本等国家也开始重视及加强对东南亚国家的基建投资。美国政府从2018年开始提出“印太战略”,并出台《更好利用投资引导发展法案》,以扩大海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2019年,美国联合日本、澳大利亚发起“蓝点网络”计划,提出要在“印太地区”打造高质量、高标准基础设施项目。2021年6月,美国在七国集团会议上发起“重建更好世界”计划,强调要与东南亚国家密切合作,促进基础设施以及能源、数字和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由此可见,中国未来要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铁路等基建合作,或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其二,东南亚国家希望坐收渔翁之利。面对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东南亚国家的博弈,东南亚国家一方面避免公开选边、站队,不想得罪任何一个大国;另一方面,东南亚国家又有意无意激发中美两大国在东南亚加强竞争,从而获得同时被两大国争相拉拢所带来的红利。
其三,部分东南亚国家对更高标准、更有可持续性的西方国家基建项目有需求。美国和日本宣称,其在东南亚国家投资兴建的基建项目,会采取更高标准,采用最先进的技术,以及对投资项目进行更加严格的环保审核,以此提供更高质量、更具可持续性的基础设施。这令不少东南亚国家产生了兴趣,未来有可能会改与西方国家合作。
其四,东南亚国家对日益强大的中国有戒心。一些东南亚国家担心如果吸引更多的中国投资,对中国过度依赖或将影响其经济安全和外交自主。而西方舆论对“一带一路”项目的持续抹黑,进一步加大了不少东南亚国家各阶层对中国投资项目的忧虑。
要更好应对上述挑战,中国除了在基建领域继续加强技术创新力度,投资建设更高标准、更环保和更具可持续性的基建项目之外,还要用好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香港特区的优势,持续提升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基建合作的优势。
香港特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可在东南亚国家的基建项目上更好发挥作用,创新金融合作,提供更多的基建项目融资渠道。同时,香港在地铁开发领域有丰富经验,港铁公司所打造的“铁路+物业”模式更好推动了商业地产发展,或许这种模式可以应用到中国在东南亚国家投资的铁路项目,这既能提高中国项目的吸引力,也能为香港的相关行业带来新机遇。更重要的是,香港吸引了不少东南亚国家的富商、华人华侨前来工作、生活或投资。如果我们通过香港来讲好中国故事,将可逐步消除东南亚国家民众对中国投资项目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