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事服务 > 知识产权保护 > 文章详情

我国知产强国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文章来源:中国贸易报    发布时间:2023-01-11 15:35

“2022年,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在1月6日举办的2023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介绍说,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21.2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4件;有效商标注册量达4267.2万件;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2495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7076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累计发证6.1万件,牢固确立了知识产权大国地位。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由2012年的22.6个月压减至目前的16.5个月,高价值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压减至13个月,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从10个月压减至4个月,提前完成国务院确定的审查周期压减五年目标任务,为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推进知识产权量质齐升的同时,有力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申长雨介绍说,2022年1至11月,我国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达3445.6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14.4%,较进口增速高9.9个百分点。在18个省份开展专利开放许可试点,推动100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开放2.1万件专利,精准匹配6.1万家中小企业。湖北上线专利转化运用平台,黑龙江、青海运用专利导航强化重点产业布局发展。

我国还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有创新能力又缺少抵押物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据国知局统计,2022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达4868.8亿元,连续3年保持40%以上增长。北京首创知识产权质押企业“白名单”双向推送机制,天津实现知识产权证券化首单突破,辽宁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广西推出知识产权“桂惠贷”。“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和质物处置机制”入选国务院首批在全国复制推广的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举措。

“国际方面,知识产权有力服务对外开放大局。”申长雨介绍说,2022年,我国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遗传资源等国际规则制定,加入《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保存海牙协定》并于2022年5月5日生效,目前国内企业已通过海牙途径提交外观设计国际申请超千件;在顺利实现244个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的基础上,完成第二批350个产品清单公示。

2023年是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将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扎实推动知识产权事业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指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申长雨介绍说,国知局将配合完成《专利法实施细则》修改。推进《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修订。加快推动地理标志立法,修改完善地理标志条例草案。完成《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修改。做好《商标代理监督管理规定》的贯彻实施。加快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制度修订和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构建,加快探索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制度。支持地方开展知识产权立法。提高知识产权审查授权质量和效率。完成《专利审查指南》适应性修改,完善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专利审查政策标准。做好我国加入《海牙协定》的业务衔接。在实用新型审查中正式引入明显创造性审查,加强审查质量保障和业务指导的统筹管理,强化内外部审查质量评价,提升审查工作智能化水平。更好规范专利、商标申请秩序。强化专利申请源头治理和商标恶意注册打击力度,制定特定领域的商标注册申请和使用系列指引,强化部门协同,实现央地贯通,前移打击关口,从严审核把关。

( 摘自:中国贸易报)